【来源:健康报】
夏季天气炎热,雨水较多。此时湿邪易侵袭人体:在体内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引发食欲不振、腹胀、大便黏腻等症状;在体表郁阻肌肤,诱发湿疹、瘙痒等皮肤问题。所以,夏季养生应注意健脾祛湿,大家可以通过饮食调摄、经络调理等方法,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三款茶饮祛湿佳
1.陈皮茯苓茶
材料: 陈皮、茯苓、炒薏米。
做法:将上述材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5分钟,取汁代茶饮用。
功效:健脾祛湿,可改善腹胀、便溏黏腻等症状。
2.红豆薏米饮
材料: 赤小豆、炒薏米、冬瓜皮。
做法:将上述材料浸泡2小时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至豆开花,取汁代茶饮用。
功效:清热利湿,可缓解头面出油、下肢浮肿、皮肤瘙痒等症状。
3.荷叶山楂茶
材料 :干荷叶、生山楂、决明子。
做法:将上述材料放入茶杯中,倒入沸水闷泡10分钟,代茶饮用,可反复冲泡3次。
功效:消脂解腻,适用于体重超标、血脂偏高人群。
需要注意的是,代茶饮虽好,但不能代替药物治疗,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三式动作调经络
1.摩腹导引术
建议在饭后2小时进行腹部调理。操作时,需平躺屈膝,放松身体。双手交叠,掌心轻贴腹部,从右下腹开始,沿顺时针方向缓慢推揉,依次经过右上腹、左上腹,最后回到左下腹,形成闭合的按摩环路。推揉力度宜柔和,切忌用力过猛,以免伤及脏腑。每日早晚各做36圈,可有效改善腹胀、便秘等问题,尤其适合久坐少动、饮食不规律者。
2.脾经拍打法
操作时,从足大趾内侧的隐白穴开始,沿小腿胫骨后缘向上,经三阴交穴、地机穴,直至大腿根部的冲门穴,用空心掌以每分钟60~80次的节奏匀速拍打。拍打时手腕放松,力道均匀,每侧腿持续3分钟即可。上午9时至11时是脾经气血最盛时,此时进行拍打效果最佳。此法适用于脾经不通导致的下肢水肿、食欲不振等病症。
3.捏脊法
沿脊柱两侧循行的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操作前,受者可在背部涂抹少量润肤油,以减少摩擦。操作时,受者取俯卧位,操作者自受者尾骨开始,将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捏提其皮肤,循脊旁肌肉如波浪般自下而上捻动,至大椎穴(颈后隆起最高处)为1遍。操作时受者保持平稳呼吸,操作力度以受者皮肤微红发热但不疼痛为宜。每日早晚各捏脊6遍。此法适用于反复感冒、睡眠不佳的亚健康人群。
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亚健康科 李壮
编辑:梁婧 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 秦明睿 徐秉楠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