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云南省绿色铝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暨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建设现场会在云南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召开。回首来时路,23个工作专班各负其责,24小时轮班运转,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良好状态,跑出了令人惊叹的项目建设“红河速度”。

施工作业车辆在平整园区土地 资料图
2022年9月11日,园区场平项目开工,历经近3年的建设,从场平建设完成、“六通”全通、厂房建设竣工、设备安装调试完成……交出了一份“红河速度”答卷。
项目签约伊始,红河州坚持高位推动,把产业园作为“一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举全州之力,成立了州委书记、州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州、县人员组建项目指挥部,泸西县抽调乡镇、部门人员组建成立了一线指挥部,专班制、清单式开展全链条、全要素、全周期、全流程服务项目建设。

产业园全景
政策护航、专班发力、精准服务、一线保障……省、州、县三级会商联审,州县领导多次深入项目一线,为项目建设纾困赋能,推动项目建设在流程优化、节点疏通、时限压缩上再突破,跑出了土地林地审批“加速度”。2个月完成林地报批,项目批次用地成为实施新标准后全国第一个获国务院批准的工业项目批次用地,创造了云南省土地报批面积最大、审批时间最短的成功典范……拼速度、抢时间、重实效,项目建设由一个赛道的接力跑,变为多个赛道的齐头并进。
“4号边坡是整个场平项目的最大边坡,底标高是海拔1773米,与设计标高海拔1863米,刚好有100米的高度,相当于30层楼的高度,抓好工程质量、安全尤为重要。”项目一线指挥部综合协调组副组长杨振勇说,每天坚守在工地,与现场组人员一起指导施工进度。
“强夯锤重50吨,是最大的,每一个坑至少要锤十次,它的密实度才能达到合格标准,这样才能防止以后地层塌陷的可能,才能达到在上面建厂的标准。”云南建投强夯3-1项目负责人李林康说。

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
机声隆隆、车轮滚滚、人声鼎沸、灯火通明……奏响了项目建设“交响乐”。 项目场平建设高峰时,430余台挖机马力全开、1400余辆渣土车来回穿梭、180余台强夯机上下起落,2200余名作业人员昼夜奋战,日均挖填方达40余万立方米,峰值突破100余万立方米以上的壮观场面。
巍巍群山见证豪迈,深沟谷壑记录战果。到2023年7月底,历时300余天,场平目标任务完成。演绎出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创造了新时代“愚公移山”传奇。
挖掘机、打桩机、混凝土搅拌车忙而有序,工人们配合默契……云南泸西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标准厂房(一期)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标准厂房(一期)项目建设自2023年8月27日开工以来,按照“时间不断、空间占满”的原则,梳理当天的工作进度、难点形成日报,制定第二天的施工计划,精确到每个单体的每道工序,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项目指挥部紧盯项目谋划、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等重要环节,科学统筹谋划、精心安排,压实责任链条、构建工作闭环,实现项目建设全流程跟踪、全链条服务、全周期管理,全程护航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推进“加速度”。
各包联项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每天驻守项目现场一线办公、现场调度,创建“一个项目、一支队伍、一个工作联系群、一张项目进度表”推进机制,做到项目目标节点化、目标节点责任化。

低碳铝项目生产车间
厂建、安装、电气等工序重叠,云南宏合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进一步协调交叉施工,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施工顺序,提高厂房建设效率。
路通、水通、电通、气通、网通……为园区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要素保障。
B系列电解车间厂房、原料仓库为AB系列之间的1、2、3号原料仓库、集控中心、办公楼、综合楼、物业楼及19幢倒班楼……竣工!竣工!捷报频传。
电解槽槽壳已安装完成,筑炉完工;B系列供电整流、应急阳极与槽大修等设备调试完成;配套原料仓库、空压站、三合一车间、1、1-2#物料仓库、综合仓库等厂房封闭完成……喜讯一个接一个响彻园区。
“建设项目启动以来,我们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意志,将奋斗的足迹镌刻在九华山的红土地上,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把‘施工图’变成‘实景图’。”云南泸西产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施勇说。
来源:云南红河发布
编辑:肖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