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可以回家了!”当成都市新都区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将这个消息告诉阿依(化名)时,她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简单的笑容背后,是救助人员七年多的不懈坚持——从2017年6月救助时的沉默寡言,到2025年3月成功与家人团聚,这条期盼已久的寻亲路,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时间回溯至2017年6月27日,新都区救助管理站接收了一名流浪乞讨人员。彼时的她行为明显异常,经医生诊断后,救助站当即安排她住院治疗。由于病情关系,寻亲开展并不顺利。为帮她尽快找到亲人,工作人员一边通过人脸识别、网络寻亲等技术手段排查身份,一边定期到医院尝试交流,却始终未获回应。由于身份不明,3个月后,救助管理站启动安置程序,为其办理落户,保障她的基本生活与医疗需求。
“让走失者回归家庭,是我们不变的目标。”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始终没有放弃。在之后的时间里,他们坚持定期走访探视,持续引导她沟通。随着治疗推进,阿依的精神状态逐渐好转,从最初的沉默到偶尔回应,工作人员更加频繁地尝试交流,期盼能获取身份线索。

转机出现在2024年6月。在工作人员的耐心引导下,她终于开口:“我名叫阿依,家在凉山州。”然而,受病情和口音影响,信息表达模糊,多方核实后发现不准确,寻亲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直到2024年12月,工作人员在长期沟通中熟悉了她的口音,再次从只言片语中梳理出关键线索,最终将目标锁定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通过与属地救助站联动核实,阿依的身份得以确认。同时查明,因离家多年,其户籍已被家人申请注销。救助站随即配合当地部门启动户籍恢复程序,全力推动团聚事宜。
2025年3月14日,在救助人员的护送下,阿依踏上返乡路,与分别多年的家人紧紧相拥。
据了解,阿依的案例并非个例。今年以来,新都区救助管理站通过走访调查、公安人像比对、DNA采集、全国地名库信息系统等多元手段,已成功帮助7名走失人员寻亲返乡,让一个个破碎的家庭重获团圆。
“每一个走失者的背后,都是一个等待团聚的家庭。”救助管理站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用耐心与科技赋能寻亲工作,让更多“迷路”的人早日找到回家的路。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方艺霖 责编:高婷 审核:马兰 谭麟 监制:赵若一 总监制:李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