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文章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东湖快语|刘楚昕自嘲“流量作家”,不妨让文学回归冷清书桌

2025-07-05 09:01:00

湖北日报评论员 杜宇慧

7月4日下午,刘楚昕的获奖小说《泥潭》在广西漓江书院举行线下新书首发会。此刻,他自嘲“成了流量作家”。

此前,在漓江文学奖颁奖现场,刘楚昕追忆病故女友的获奖感言刷屏网络。浪潮来得猛烈,《泥潭》预售8小时突破5万册,首日10万册,8天30万册。面对图书热销,刘楚昕坦言有“名气大于实力”的惶恐,这是创作者清醒的自觉,也是对文学纯粹性的敬畏。

流量如潮,来势汹涌,却也易散。短短一分钟真情流露,让刘楚昕走红网络,公众的关注,来自对爱情悲剧的动容,也蕴含着对文学温度的期许。然而,家喻户晓的“泪点”,终究只是创作者生命长卷的一个侧影。当掌声退潮,公众凝视能否转向作品本身蕴含的精神矿藏?这考验我们的耐心与深度。

书外是“花絮”,书内才是创作者最好的名片,正如作家所言:“书页里的每一个字都是我最诚挚的答复。”这份答复写给读者、写给逝者的期许,更写给文学本身。《泥潭》中人物在困境中挣扎与自救,是作者投入心血打磨的核心,又何尝不是他个人痛苦的展现与自我救赎?若真怀敬意,不妨翻开书页,感受文字本身的力量。

“写作与阅读都是冷清的。”这份冷清是“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文艺追寻。创作者不为喧嚣的掌声所动,只为将经年累月的思索、生命的体悟化作一纸真诚的“赠礼”。尊重创作者,尊重这份必要的“冷清”。少些对个体隐私的过度凝视,将好奇心转向作品本身,让文学穿透流量,引发人心的共鸣。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