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文章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巧解“案中案”!深汕法院4小时腾退油库还企

2025-04-17 21:43: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张玮玮 通讯员 吴晓媛 高晴晴 文/图

“杨法官,这个油库终于顺利拿回来了!真的太开心了!”近日,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法院(简称“深汕法院”)执行局刚柔并济,“零冲突、零滞留”顺利完成了一起腾退案件,高效兑现了企业合法权益,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司法动能。

判决生效遇“拖延”,地块清退存困难

“法院都判下来了,你还一堆设备堆在那里不清,你想让我怎么处理?”

“我们都在这经营那么久了,怎么能说清就清,一下子去哪里找地方安置这些东西?”

在某油库内,双方公司代表争执不休。

双方冲突的起因得回到2021年,原来,某石化公司将该油库租赁给了某电力公司,但自2022年7月起,该电力公司再未按合同约定支付租金。

2024年,某石化公司以未按时交纳土地使用费等为由,将某电力公司诉至深汕法院。根据事实依据,法院判决被告某电力公司需在限期内清空油库返还给某石化公司,并支付相应的租金占有使用费、违约金等费用。

然而面对判决,某电力公司却屡次无视,拒不履行生效的法律文书。

无奈之下,某石化公司在今年2月向深汕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破“案中案”促调解,执行“无解”变“有解”

经执行干警现场调查,某电力公司彼时仍在油库内存放铲、地磅、水稳等机器设备,且因该电力公司拖欠案外人应某35个月的工资,导致应某长期居住于此,现场状况越发复杂。

“他们电力公司欠了我三年工资!拿不到钱,我没地方可去,只能跟这些设备死守到底!”面对执行干警的到来,应某情绪激动。

应某主张的劳务费纠纷与本案的执行形成了“案中案”,导致执行陷入僵局。

要如何化解这一执行困境,才能既保障申请执行人权益,又有效化解应某的薪资清偿困境,实现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

“涉民生案件关系着群众最基本的生活,只有化被动为主动,因案施策,才能解决问题,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深汕法院执行法官杨森立即想到邀请街道一同参与解决双方的矛盾,协调赔偿事宜。

由于被执行人与案外人双方的薪资约定没有任何书面材料,法院通过执行约谈被执行人和案外人形成笔录,确定工资金额。

在确定了工资金额后,后续应如何支付成为了关键问题。

“这样吧,目前油库里还有一辆铲车和地磅,用它们来抵扣一部分工资,你们看可行吗?”多次约谈被执行人与案外人应某无果后,法官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可以是可以,但金额怎么确定呢?这能作数吗?”被执行人某电力公司负责人一开始对此持保留态度。

面对被执行人的疑虑,法官耐心地进行释法和调解,反复向其说明以物抵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可以找第三方对铲车和地磅进行公正的评估,确保抵扣的金额合理;同时,这也是一个解决当前困境的可行方案,既能保障应某的权益,也能帮助你们公司缓解部分压力。”法官解释道。

“我们相信您!如果评估金额合理,我们同意用这个方案来抵扣一部分工资。”被执行人某电力公司的态度逐渐软化。

“这个办法我可以接受,我也不是执意要在这里赖着,只要能拿到本该属于我的钱,我愿意搬离。”应某也松口道。

最终,被执行人某电力公司与案外人应某一致同意以油库内的铲车及地磅抵扣一部分工资,申请执行人某石化公司也同意放弃对这部分财产的执行,应某答应拿到工资后立即离开该油库。

至此,这场因欠薪滞留引发的“案中案”终现转机,为后续腾退工作撕开突破口。

多方联动发力,强制腾退动真格

案外人应某的诉求得以兑现,眼见执行即将出现转机,然而,被执行人又一次跟法官上演“躲猫猫”戏码!

为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深汕法院决定在公告期届满后,对该油库进行强制腾退。

行动当日,在各单位的协助下,执行干警依法有序进入案涉油库,全程使用执法记录仪录音录像,第一时间对油库内物品逐一进行清点、登记,并将物品转移至指定地点进行保管。

历时4个小时的奋战,油库内的物品全部被送到临时安置地点。临走前,申请执行人握着杨森法官的手紧紧不放。

“杨法官,感谢你们,这里的物品都清得差不多了!再过几天,我们公司工作人员就会过来收回这个油库!”

“执行不是‘硬碰硬’的独角戏,而是法理与情理的交响曲。”深汕法院执行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深汕法院以执行事务中心的建设为契机,推动建立“1+3+N”工作机制,为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未来,深汕法院将持续加大执行力度,以“硬核”行动打通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