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李志峰
7月8日,全国高等学校智能医学工程专业首轮规划教材《医学大数据技术》《医学自然语言处理》编写会议在重庆医科大学举行。记者了解到,本轮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规划教材全套12本,重医大共有3名教授入选主编、副主编,5名教授入选编委,共参与4本教材编写。其中,《医学大数据技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重庆医科大学校长张泽民领衔编写。

据了解,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是医工深度交叉融合的“新医科”专业,全套12本规划教材中,《医学大数据技术》和《医学自然语言处理》两本核心教材是首轮、首版规划教材。
当天,来自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全国30余所高校的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教材内容框架、编写规范、分工安排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

作为《医学大数据技术》第一主编,张泽民表示,本次教材编写既是贯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五五”规划教材建设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由“学科构建”迈向“内涵发展”的关键一环。
张泽民介绍,《医学大数据技术》教材将聚焦多模态医学数据的采集、治理与应用,助力破解临床科研中的“数据孤岛”问题;而《医学自然语言处理》教材则致力于构建医学文本智能分析的理论体系,为智慧诊疗、电子病历挖掘等应用场景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与方法支撑。这两部教材的编写将为培养“懂医学、精技术、善创新”的医工交叉复合型医学人才提供有力支撑,争取打造成为智能医学教育领域的典范之作。
会上,两本教材的全体编委表示,将持续坚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编写、高质量出版”的原则,打造具有时代前瞻性与专业引领性的精品教材,服务于新时代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本次会议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重庆医科大学人工智能医学学院承办。
(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