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文章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浪山游园 留下美好”系列报道之三 @青海人 文明浪山游园从我做起 景区管理者:

2025-05-26 02:54:00

西海新闻记者 季蓉

夏日的西宁,各大公园景区游人如织。当市民游客沉浸于园林美景时,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绿化带里的垃圾、随意搭建的露营帐篷、草坪上的脚印……这些不和谐的画面,正考验着城市的文明底色。

本报启动“浪山游园 留下美好”系列报道以来,记者连日走访发现:有人用文明守护风景,有人因陋习煞了景致,更有一群“城市美容师”在默默编织着城市的美丽。

请不要破坏景观设施,自觉带走垃圾

“今年五一假期,公园总游客量达13万人次。进入夏季后,每个周末游客量都在3万人次以上,比往年多出很多。”西宁市北川河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刘宇龙感慨,游客增多让公园环卫保洁、设施维护压力陡增。

刘宇龙介绍,多数游客会自觉收拾垃圾,但仍有个别游客将瓜子皮、西瓜皮抛入绿化带;甚至将火锅残汤倒入绿化带,对植物生长造成损害。公园安保、保洁人员每日8时上岗,常常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公园的一草一木都是自然的馈赠,希望游客像爱护自家花园一样爱护它们。”刘宇龙呼吁。

为满足市民“浪山游园”的需要,公园在长宁路沿线5公里设置临时露营区,在10号停车场规划房车露营地,并在公园人流密集处增设了50个垃圾箱、4座移动公厕及文明提示牌。

“我们设置的这些硬件设施只是文明的辅助线,但更重要的是游客树牢文明意识——不要破坏景观设施,自觉带走垃圾,让文明成为公园最动人的风景。”刘宇龙说。

市政清扫员:

希望游客将垃圾集中放置,方便统一清运

负责趣浪城北欢乐谷汽车公园、昆仑大道保洁工作的城北区市政公用服务中心大堡子片区副组长王玉萍,谈及此事满是无奈。

“周末和节假日,昆仑大道辅道两侧人流量大,到了晚上经常有游客随手丢弃一次性饭盒、塑料袋、竹签等垃圾,地面散落的垃圾更是不计其数。”王玉萍说,“有人甚至将垃圾扔进绿化带或角落,清扫员需要用垃圾夹一点点夹出来,清理难度比较大。”

汽车公园内亦是如此。“我们的清扫员凌晨5点开工,忙到晚上,可这边刚扫干净,那边又有新垃圾。”王玉萍呼吁:昆仑大道绿化越来越好,希望游客自觉将垃圾集中放置,方便统一清运。清扫员的每一句提醒,都是为了守护干净环境。游客的每一个文明举动,都能让清扫员们轻松许多,也能让更多人享受舒适的游玩环境。

巡逻保安:

希望游客多配合工作,共同维护公园秩序

在北川河湿地公园,保安队长张丽结束一轮巡逻,擦着汗水告诉记者:“我们每天8点上岗后,公园45名保安就开始分岗巡逻了,每趟巡逻下来都能遇到三五起不文明行为。”

最让保安队头疼的,是游客在非露营区乱搭帐篷、明火烧烤。“我们劝导的时候,有个别游客不理解,甚至恶语相向。”张丽说,“我们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只是为了让大家安全舒心游玩。”

张丽恳切呼吁:遵守游园规定,就是对他们工作最大的支持。别为了自己一时方便,破坏了大家共享的美好环境。公园另一名保安队长曹振平补充说:希望游客多配合工作,共同维护公园秩序,让文明游园成为自觉行动。

市民:

人人从自身做起,才能让美景长留

家住北川河湿地公园附近的周女士,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带孩子来公园散步。谈及不文明露营现象,她眉头紧锁:“我觉得大部分游客还是自觉的,但极少数人露营时在绿化带乱扔垃圾,把地面弄得油渍斑斑,甚至有人让孩子在绿化带大小便。”周女士感慨,公园是市民家门口的“诗与远方”,不文明行为却在破坏这份美好。

“之前见过几个年轻人在公园凉亭聚会,离开时满地饮料瓶、食物残渣。公园环境是公共财富,每个人都应该自觉爱护。”西宁退休教师刘先生深有感触。刘先生建议相关部门应多开展文明游园宣传,让更多人意识到文明行为的重要性。

“公园是大家放松身心的地方,只有人人从自身做起,才能让美景长留。” 周女士与刘先生呼吁。

记者手记:

让文明成为美丽风景的底色

漫步在西宁的一些公园景区,目之所及是湖光山色的诗意,耳畔是欢声笑语的烟火气,但那些被踩秃的草坪、藏在绿化带的垃圾,刺痛着城市的文明肌理。

青海的“浪山”文化,本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注脚,却因少数人的不文明行为变了味道。北川河湿地公园开辟露营区、增设便民设施,市政保洁队反复提醒垃圾集中放置,保安队员每天巡逻十余小时守护安全……这些努力的背后,是城市对文明游园的期待,更是对每名游客“主人翁意识”的呼唤。

给爱“浪山游园”的你

一份温馨提示

本报向广大市民和游客发出倡议:

守护生态之美:不践踏草坪、不攀折花木、不污染水系,让草木葱茏成为永恒的风景。

践行垃圾入桶:垃圾自觉入桶,露营后及时清理废弃物,拒绝随手丢、隐蔽丢。

遵守游园规则:在指定区域露营、烧烤,不随意停放车辆,共同维护公园秩序。

传递文明风尚:家长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游客间相互提醒监督,用文明行为感染身边人。

尊重劳动成果:理解保洁、安保人员的辛苦,对他们的劳动报以微笑与配合,共同守护公共环境。

文明是最好的“滤镜”,当我们用行动呵护自然,风景才会真正住进心里。下次走进公园时,不妨多带一个垃圾袋,多留意一块提示牌,多给工作人员一个理解的眼神——这些微小的举动,终将汇聚成城市最温暖的文明之光。

愿每一次“浪山”留下的不仅是照片里的湖光山色,更是刻在心底的文明印记;愿我们留给下一代的,不仅是自然馈赠的美景,更是一个懂得敬畏与守护的美好世界。

《西海都市报》(2025年05月26日 第A3版:青海·关注)

来源: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