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文章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云南泸西:山水田园绽放就业之花

2025-04-25 17:39:00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近年来,云南省泸西县凭借县域独特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将“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融入产业发展之中,成功助力当地群众实现赚钱与顾家两不误。

构筑田野工坊 铺设就业坦途

设立就业帮扶车间,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当地群众。泸西县宏升蔬菜有限公司、夫之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蔬菜种植基地位于田间地头,吸纳了脱贫劳动力达2000余人。车间员工李慧说:“以前在苏州打工,难以照顾家庭,现在我们一家人都在车间上班,早晚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特别方便。”

对于众多脱贫劳动力而言,外出打工困难重重,而就业帮扶车间就在家门口,让他们轻松实现了就近就业。就业帮扶车间建立后,经过培训,60岁的肖艳成为了车间的一员。“现在我每个月在车间上班,既能照顾家人,又有一份收入,生活比以前好多了。”肖艳说道。

泸西县聚焦产业层面,精准找到产业与就业的结合点,壮大县域富民产业。该县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产业链建设,积极培育就业扩容提质的新动能;大力发展小香葱、花卉、蔬菜、雪莲果、人参果、高原梨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55万亩,为当地提供了6万余个就业岗位,务工收入达18.6亿元。

走进各乡镇的蔬菜种植园,能看到一幅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生机勃勃的蔬菜地宛如一片片绿色海洋,吸引了100余家企业入驻。一茬茬新鲜蔬菜从泸西分批次运往全国各地的市场。

盘活闲置资产 打造务工车间

泸西县以盘活闲置资产为突破口,采用“盘清底数、盘准计划、盘活资产”三步法,建设了一批“家门口的务工车间”。

开展闲置资产清查梳理工作,切实盘清闲置资产的底数;通过专业化指导、系统化清查、延链式扩建,做到底数清、家底明。结合本地区劳动力资源、产业发展优势、现有资产底数等各方面情况,该县按照“一产一策”制定盘活计划。以深入开展县乡村三级书记“招小商”为契机,因地制宜引进一批“小而特、小而美”的企业,优化营商环境,兑现就业奖补政策,助力企业升级,增强劳动力吸纳能力。

通过租赁运营、延链扩建、筑巢引凤等多种方式探索盘活路径。该县依托劳务公司、返乡能人、致富能手、本土企业等资源,积极开展“招小商”行动,建成一批果蔬冷链物流中心、分拣清洗车间、速冻加工厂、脱水烘干厂以及制冰厂、泡沫箱厂等。同时,积极争取财政衔接资金、兵装集团帮扶资金、上海对口帮扶资金等投入,吸引云南云上田间、泸西鑫隆等8家优质企业进驻投产,切实将“闲置资产”转化为“增收活水”。通过此举,该县带动就业群众达6000余人,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80余万元。

截至目前,泸西县已盘活闲置资产3处,还有5处正在建设即将盘活,预计可新增带动就业群众达1900余人。

创新“指尖工坊” 拓展就业渠道

结合本地实际和企业用工需求,泸西县常态化开展“互联网+农业”“直播带货”活动,创新打造“指尖工坊”就业模式。该县充分挖掘金马镇、白水镇、旧城镇特色花卉产业优势,培养直播带货达人,搭建直播带货基地。该县通过“园区+基地+家庭”的运营机制,以及培训全免费、带货零风险、物流零距离、用工零成本的“一免三零”直播带货模式,成功吸引返乡创业青年创办滇拾记、信福花园等家庭直播间。邀请专业团队驻村培训,手把手教村民直播带货、短视频运营。截至目前,泸西县已孵化本地直播带货团队120余个,吸纳当地群众就业400余人,走出了一条“家门口就业,指尖上创收”的致富新路子。

据多肉直播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有“家庭直播+基地直播”两种模式,主播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直播地点,直播间更具灵活性。这些多肉植物搭上“电商车”,销售到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超千万元,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我们进入这里直播没有门槛,有现成的直播间和货源,生意好的时候每天能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少的时候也有300多元,每个直播间需要2至3人,直播间也成了就业车间。”一位主播说道。

紧跟直播发展步伐,泸西县开发了选品、客服、物流等多个岗位,村民实现了“种地+务工”双增收。电商产业的兴起,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还让他们学到了种植、电商运营等方面的技能,为增收致富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白水镇“莓好工坊”“村播小院”等特色就业车间即将陆续上线,这种“把生产线建到村头,把工作台搬到床头”的模式正在全县推广。货物打包区的胶带封箱声、键盘的敲击声、直播间的吆喝声,共同奏响了泸西县乡村振兴的协奏曲。(谢丽花)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本期编辑:王瑶

我知道你在看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