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文章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这场博览会,让世人看到长三角不仅是“发展尖子生”

2025-05-18 00:03:00

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5月13日至15日,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

这场博览会,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应急管理厅(局)和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联合主办。

那么,长三角三省一市为什么要联合举办应急方面的博览会,并且连续办了四届?

安全,是社会发展的基石。统筹发展与安全,不仅仅是什么“宏大叙事”,更与每个人直接相关。

这一点,正如今年5月12日全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所言:“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以全国4%的国土面积贡献全国近1/4的生产总值。

这样一个经济发达、产业集聚、人口稠密的区域,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自然至关重要。

显然,作为发展“尖子生”的长三角,也一定要在应急减灾和救援能力建设上争当“尖子生”。

所以,今年的博览会明确提出“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主题,突出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集中展示应急救援、智慧安防、防灾减灾等领域的3000余件前沿装备与技术,全面展示长三角应急管理专题合作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进而以此加速推进安全应急产业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应急,加快构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社会环境。

作者|汤超
编辑|朱卓
题图|汤超
图片
机器人无人机都是“神兵利器”
5月13日,在博览会3馆展区,徽瑞智能设备(黄山)有限责任公司的一款智能排涝机器人吸引人们的眼球,它也被誉为城市洪涝灾害中应急抢险的“神兵利器”。
它最大排水量能达到2000立方米每小时,40分钟就能抽干一个标准的游泳池,可以有效应对城市内涝。”该公司销售经理张正表示,通过远程遥控,自动进行排涝,有效避免了人员入水作业带来的触电、溺水等人身安全隐患。
本次博览会共设应急防灾减灾、综合救援装备、安全防护产品、安全应急产业服务、安全科普宣传、应急管理成果和科技创新6大展区,以及航空应急救援、水域救援2大专区,展出面积约6万平方米,吸引到来自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家顶尖企业参展,集中展示应急救援、智慧安防、防灾减灾等领域的3000余件前沿装备与技术,其中120件突破性创新产品为全球或亚洲首秀。
AI预警系统、智能消防无人机、模块化水域救援机器人等“黑科技”重磅登场,在城市安全治理、极端天气应对、跨境协同救援等领域将发挥关键作用,进而加快应急救援和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安徽有14家企业携应急救援产品亮相展会,覆盖无人机、水域、智能化、应急消防、应急通信等,集中展示安徽在安全应急和灾害救援等领域的最新成果。
这款红色灭火无人机巡航时间能达到6.5小时,携带灭火弹和灭火剂水箱,实现巡查、灭火一体化,巡航时间长、作业范围广,主要应用于森林防火和城市消防中。”联合飞机集团副总裁孙立业说。
据孙立业介绍,这已经是企业第三次来参展了,“希望借助展会平台,能将安徽生产的应急救援无人机拓宽到全国更多的应用场景,通过航空制造赋能千行百业。”
本次展会还首次推出“需求—采购”信息发布平台,精准对接供需两端产业链资源,为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片

韧性社会建设的“长三角方案”

近年来,长三角区域的应急管理协同发展的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形成了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中重要的区域力量,创造了一大批安全预防的新经验、新技术和新模式。
据了解,长三角应急管理专题合作机制建立6年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应急管理部门,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以推进区域应急治理现代化为目标,积极探索区域应急协同制度创新和工作联动路径模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6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已经累计推动落实应急管理重点合作事项40余项,发布区域性制度标准近20项,涵盖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应急救援等应急管理各领域,正在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联动态势,展现了长三角争当应急和安全能力建设“尖子生”的共识和合力。
本次博览会不仅是技术展示的窗口,更是产业协同、区域合作的枢纽。从尖端装备到全民科普,从区域联动到全球视野,这场盛会为构建韧性社会提供中国智慧与方案。
在合肥耀安科技有限公司展厅,犹如一座小型的智能安全体验馆,在这里只要戴上VR设备,就可以身临其境体验到各种安全培训。
“我们以信息化技术赋能安全管理,自主研发的安全生产管理平台和安全生产智慧监管平台,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呈现,应用于煤矿、非煤矿山、电力等高危行业,产品在长三角地区广泛使用。”合肥耀安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汉春表示,希望通过这次展会,能与更多的展商合作,助力长三角地区安全生产和灾害应急处置。

图片
安徽建了“三大系统”

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
本次博览会作为长三角地区5·12防灾减灾宣传周的重要活动之一,特设公益科普体验区,联合消防、卫健、红十字会等部门,推出VR地震逃生、高层火灾避险、医疗急救等10余项沉浸式互动项目,吸引超万名观众参与,助力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另外,安徽省也启动了“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周活动,安徽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全方位排查隐患、高标准防范应对,推动安全防范措施深入群众、落到基层。
在强化科技手段和新质生产力应用方面,安徽应急管理部门聚焦源头管控、科技赋能、工程治理等关键环节,不断提升应对处置灾害事故的支撑保障水平。通过建设重点领域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抢险救援“三大系统”,显著提升了实时监测、智慧感知、超前预警、联动处置能力。目前,系统已接入水利、气象等21家部门的33个业务系统,并整合了高速公路、文旅景点、江河湖库等视频监控资源。此外,安徽还建成了城市生命线、尾矿库、危化品等重点领域安全风险监测系统,确保能够及时响应并处置各类事故灾害预警。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救援协调与预案管理处处长王呈宣表示,将以本次博览会为契机,加强长三角地区应急协作,强化重大风险防范和突发事件应对,共同做好安全生产的监管和执法检查。同时,强化应急保障,在装备、科技和人才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提升区域内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
复审编辑|王弘毅
终审编辑|胡 旭

出品|安徽日报经济新闻中心

图片
本公号部分文章与《安徽日报》“江淮观察”专栏联动推出。
欢迎私信或留言提供感兴趣的报道选题。
声明:稿件版权属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所有,非法转载,侵权必究。
星标“江淮观察” ,及时接收最新推文

更多深度

安徽的“跨界融合”,入选国务院督查典型经验

美滥施关税的4月份,安徽外贸为什么“涨得更快”?

“徽动全球”的新标配

图片